奥运会东道主能拿更多奖牌?国际最新研究称证据不足******
中新网北京2月3日电 (记者 孙自法)针对奥运会申办与举办,有一种流行的说法称东道主能获得更多奥运奖牌。这个观点科学吗?可信可靠吗?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开放获取学术期刊《科学报告》北京时间2月3日凌晨发表一篇体育研究论文称,奥运会东道主能拿更多奖牌的证据不足。
该项最新研究发现,如果控制社会经济因素不变,举办奥运会的国家并不会多拿奖牌。这一研究结果反驳了所谓的“东道主效应”的存在,“东道主效应”是指东道国会比平常情况下获得更多奖牌。不过,研究者也提醒,后续仍需开展更大规模的研究,统计更多届的奥运会,来证实他们的研究结果。
该论文介绍,申办奥运会的国家通常会将举办奥运会能增加奖牌数作为说服民众的申办理由。之前有研究发现,东道国在夏季奥运会的奖牌数会额外增加1.8个百分点,不过这种提振效应在不同运动项目上的分布并不平均。
论文通讯作者及第一作者、匈牙利经济与区域研究中心经济学研究所盖尔盖伊·丘里洛(Gergely Csurilla)和同事伊姆雷·费尔特(Imre Fert?)合作,通过比较1996年至2021年夏季奥运会东道国在举办比赛的当年和不作为东道国时的奖牌数差异,对举办奥运会能在多大程度上增加奖牌数进行研究。这几届奥运会的东道国分别为美国、澳大利亚、希腊、中国、英国、巴西和日本。除奥运奖牌总数外,他们还分析了男女运动员的奖牌数。
论文作者指出,如果根据人均GDP和人口规模这些社会经济因素进行调整,大部分国家的奥运会“东道主效应”就消失了。只有澳大利亚(2000年)和英国(2012年)保持了奖牌总数的大幅增加。英国和巴西(2016年)的男运动员获得的奖牌数量明显增加,澳大利亚的女运动员也比预期取得了更多奖牌。
因此,论文作者认为,奥运会申办国应对能比平时获得更多奖牌的期望持谨慎态度。(完)
疫情防控新阶段也有新要求******
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正式实施“乙类乙管”,疫情防控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到“保健康、防重症”,从风险地区和人员管控转到健康服务与管理。根据“乙类乙管”及防控措施优化调整相关要求,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及相关部门发布了第十版防控方案和第十版诊疗方案。
第十版防控方案和第十版诊疗方案,意在基于当前各地感染情况,指导各地做好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切实维护民众身体健康安全,确保平稳有序实现转段。3年来,在与不同变异毒株的较量中,我国防控措施始终边研究、边防控、走小步、不停步。正式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当天,全国各地也根据此前中央有关精神,调整各类各项防控细则,积极主动为民众日常生活创造便利,努力恢复经济社会生产生活原有秩序。出入境不再限制、国内人员流动重新畅达、餐饮堂食陆续恢复、烟火气归来……熙熙攘攘的过年气氛填满了每个人的心。
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政策正式实施,也对我国医疗系统的应对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补充基层医疗人员力量,加强各类药物特别是小分子特效药物的储备,提升发热门诊和基层医疗机构新冠感染处置能力,加大力度推广疫苗接种等都将是今后一段时间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从长远看,进一步完善药物和疫苗研发体系,建立多点触发动态监测预警体系等,则事关我国公共卫生能力升级,同时也是补齐当前短板的工作目标。
当然,新冠病毒感染降为“乙类乙管”并不意味着放任不管。新冠病毒感染仍是传染性疾病,仍有可能发生毒株变异等特殊突发情况。为此,第十版防控方案也作出应对措施,明确在疫情流行期间将综合评估,企事业单位、工厂等选择性采取居家办公措施,幼儿园、中小学和高等教育机构采取临时性线上教学等7条紧急防控措施。这也表明新版方案未雨绸缪,以最大限度保障民众身体健康安全,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者:珠定)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